政府网站建设浪费大于效益(三)

2011/2/14 16:03:50 阅读()

一万亿给我带来了什么?

  2002年12月25日,由当时的朱钅容基总理任组长,胡锦涛副主席、李岚清副总理任副组长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了政府先行、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动政府通过网络为人民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显然,中央政府已经看到了电子政务在整个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电子政务无疑是整个信息化战略中最艰难的一步。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上网容易,电子政务困难。把政府推上网,是资金的问题;但电子政务的目标却是利用网络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互动的信息沟通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主体间的交流关系,对政府方来讲,就是要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来转变服务观念、提升工作效率。

  为此,政府显然有点不惜血本了。2002年2月CCID的报告称此项投资将在300亿左右,到了5月后,有人预计,这个数字开始向1000亿靠拢,而在“2002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之后,又有数字称,未来5年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入将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源源不断投入的巨资,不仅没有转变服务观念提升工作效率,甚至连简单的信息发布都无法做到透明、及时。如果政府上网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任何的方便,那么,巨资投入的回报就是零!

  “浪费大于效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对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状况如此评价,“成本和效益不成比例,且重复性建设太多,在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工程只是被当成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一个最形象的例子是,本来一直用奔腾机干得好好的票据打印系统,一律“及时”地升级成了近万元的奔腾4,尽管来办事的老百姓挤满了笑脸,公务人员却爱搭不理地翻着纸牌!

  极端一点说,亿万纳税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将会这样被上网工程糟蹋了!

  谁在阻止电子政务?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浪费?要回答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难,调查的结果显示,类似信息中心、信息化办公室之类的机构无法与各职能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信息化协调机构权力太少!为此,许多人建议给它们赋予更多的权力。

  然而,这种认识却是只看到了表面,没有涉及本质。

  我们看个例子:联想不惜血本地花1.5亿上了ERP,花1个亿上SCM,结果实现了全程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产品库存周转期、应收/应付账周转期等经营数据明显缩短,仅2000年,就节约了3.6亿的成本。

  同样是信息化,为什么企业却陆续取得成功,而电子政务却成了“浪费大于效益”的代名词?而企业上网与政府上网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同样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利益主体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正是不同的利益驱动造就了两者的差异。对于联想来讲,它必须要信息化,必须考虑节约成本以应对戴尔们的进攻,否则,它就无法生存。生存的压力下,当管理与技术之间难以接轨时,管理不得不进行自身的改革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管理改革是信息化的前提,这已经被企业界广泛认可了。

  而政府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中央政府决心很大,但积年形成的体制问题与管理弊端却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电子政务的核心是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流程化、标准化,从根本上看是变管理为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暗箱操作与权力寻租的有效途径。也即,要想搞好电子政务,必然要求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巨大的变革。然而,管理的改革必然要危及政府中既得利益层的利益。从利益主体看,各级政府与企业迥然不同,企业是一个经济利益体,而政府,则是种种不同利益体(经济、政治等)的集合。中央政府的政令,经过各级政府有意无意的过滤与筛选,有时执行起来会变得面目全非。这两年的费改税以及更早一些的机构精简,都说明了改革的艰难。

  因而,既得利益层,不仅不会有联想信息化那样的决心,相反还会消极地去抵触。电子政务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比如说认识问题、协调问题、沟通问题等等,无一不与利益千丝万缕地绞织在一起。

  比如电子政务中最基本的信息透明,其实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机构的部分人员,往往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据公共信息为己有,人为地设置信息孤岛,以求利用信息垄断谋取私利。

  江西省上饶县农民甘让春将各级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规定汇编成册,供乡亲们查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知道后予以收缴,怕的就是农民一旦知道了相关的规定,就不再任由他们随意收缴各种本不应收取的税费。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就必然出现封闭网络、阻碍互联互通的偏差。这种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那种只对行政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的习以为常的做法就会依然存在,进而使电子政务建设很容易变成又一轮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

  电子政务攻坚战

  政府网站的问题,只是电子政务的表面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

  然而,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它还会经历相当长的时间,面临着许多不可知的风险。

  但这不是说电子政务没有希望了。相反,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尽管它走得还十分艰难。而且,电子政务,哪怕是迈出极小的一步,也会对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当政府提出政府先行的信息化目标时,电子政务已经取代了政府上网成为人们的共识。一些发达地区的政府机构,也开始了艰难的电子政务尝试,比如说北京市政府曾就许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在网上征求意见——前不久,它还就包括18条公交线路提速的公交规划在网上征求民众意见。

  从认识上来看,目前社会上也普遍扭转了政府上网是技术问题的观念。尽管许多地方政府上网仍然由类似“信息化办公室”之类的机构负责,但一种新观念正在悄然而生。比如说电子政务的主体不是技术人员,而是职能部门,只有负责人和职能部门的认识提高了,电子政务才有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目前在企业,许多“信息中心”的职能已经由主管技术向主管信息规划过渡,信息化的主导权正由技术部门向业务部门移交。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近年来也在艰难地迈步前行,目前国务院的机构调整和深圳的政府职能变革尝试,都在昭示着,政府正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艰难地推着那块大石爬坡。

  另外,换个角度看,尽管目前政府网站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总体而言,从无到有,由弱至强,毕竟是在进步中。至少,资金与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电子政务已经开始啃管理改革这块硬骨头了。这块骨头虽然难啃,可是一旦啃破,在榜样的带动下,电子政务将迎来一个无比灿烂的明天!

    济南网站制作 青岛网站制作 潍坊网站制作 聊城网站制作 济宁网站制作 临沂网站制作 威海网站制作 德州网站制作 东营网站制作 烟台网站制作 荷泽网站制作 枣庄网站制作 淄博网站制作 滨州网站制作 日照网站制作 泰安网站制作 莱芜网站制作
    Copyright © 2011-2024 图韵网络
    鲁ICP备13019265号-6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919号

    在线客服

    Online Service

    在线咨询

    QQ 咨询

    微信客服